第一节比赛结束,双方打成了34:33,步行者领先勇士1分。
双方的得分都很高,克莱-汤普森第一节三分球6投5中,单节就砍下了17分。
而李良首节拿下15分,并抓了5个篮板球,包括2个前场篮板,造成勇士内线三次犯规。
李良在内线很好的完成了他的防守任务,因为自带技能【比尔-拉塞尔的三秒区恐惧】,所以在篮下李良的护框莫名其妙的做的很不错——这个技能已经升到2级了,能小幅度的降低对手在三秒区的命中率。
李良也不清楚这个技能的升级条件是什么,前段时间莫名其妙就升了一级。
他想自己每场比赛的盖帽也不多啊,不知道是否和自己打中锋的时间变多有关。
总之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技能,在第一节最后时段,勇士要打出连续进攻高峰的时候,李良的几次篮下护筐,让勇士的快速反击没有得手,帮助步行者控制住了局面。
第二节开始,李良在场下休息,双方的第二阵容在场上争斗。
勇士的替补有利文斯顿,他上赛季在快船拿到冠军后离开了快船,转投勇士。
比赛一开始,利文斯顿就在牛角位持球,中距离跳投,造成了史蒂芬森的犯规。
上罚球线,利文斯顿两罚全中,勇士重新反超了比分。
利文斯顿在经历过大伤后,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重新找回了状态。
最关键的是,他没有丢失对篮球的热爱,克服了对伤病的恐惧,寻回了比赛的信心。
接着,大卫-韦斯特中距离跳投不中,利文斯顿左侧45度腰位接球,背打史蒂芬森。
在连续的运球试探后,利文斯顿突然一个转身后仰,中距离跳投出手,命中!
非常漂亮的中投,非常漂亮的后仰。
这下把芬森给打毛了,后场拿球,他自己一条龙就往里冲,结果上篮遭到干扰没有命中。
大卫李拿到后场篮板,勇士快速反击,利文斯顿冲到前场,接到大卫李的长传。
篮下他假动作晃开了防守人,然后一个近距离的跳投出手,再中!
利文斯顿连得6分,勇士34:39,反超了步行者5分。
被压抑了一节的甲骨文球馆终于鼎沸起来了。
按理说伯德应该叫个暂停了,但他没有。
他只是起身,站在场边,也没有对着场上吼,只是盯着球场,盯着史蒂芬森。
他这是给史蒂芬森压力,要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
史蒂芬森连续被利文斯顿给戏耍,当然是心气难平。
但伯德站起身望着他,就是在提醒史蒂芬森,要冷静。
史蒂芬森现在作为第六人,当李良不在场时,他就是步行者场上的大脑。
大脑一旦错乱,整个球队的攻防就会出问题。
史蒂芬森压制住了自己体内的冲动,他选择传球给到低位的大卫-韦斯特。
韦斯特持球,背身强打大卫李,转身后,正面的一个跳投出手命中,拿下两分。
步行者的局面得到了稳定。
紧跟着,史蒂芬森在防守中抢断利文斯顿,快攻反击,勇士犯规。
步行者还是打韦斯特这个点,这次换成了右侧45度,背转身后左手的一个抛投,再中。
38:39,分差追到1分了。
这时,伯德终于可以坐回替补席,安心的看比赛了。
勇士的第二阵容在场上还是以快为主,快速推进,外线拉开,任何人有机会都能三分出手。
而且勇士的分享球做的很好,球员的单打与传球相互搭配,进攻的节奏感极强。
这是史蒂夫-科尔从当年菲尔-杰克逊和芝加哥公牛那里学来的思路。
其实一个球队使用什么样的战术体系,并不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。
阅遍历史上很多冠军球队,他们的战术体系并不是特别的明确,往往是杂糅,什么好用用什么。
所谓的三角进攻,更多是一种战略思路,而不是具体的战术套路。
但成功球队所具备的一些特质却大同小异,比如合理充分的球权分享,默契的配合,坚韧的防守意志,团结的作风等等。
科尔将这些要素带到了这只勇士当中,从他们的替补比赛风格就能明显感觉到,这是一个“会打球”的团队。
相较而言,步行者还是更加依赖几个点,依赖球员的个人能力。
但这不代表步行者就比勇士差,作为防守起家的球队,步行者的战斗意志是极其旺盛和坚韧的。
第二节进行了四分多钟,勇士的进攻打得很流畅,而步行者总是能给予勇士回应。
两边一路打到了42:42,双方平手,主力球员开始重新登场。
勇士这边克莱-汤普森上场,不知道他第二节的手感是否还能那样的火热。
步行者,李良也是重新登场。
麦基不在的情况下,步行者内线轮转就很吃紧了。
汤普森上场后,步行者的防守阵线不可避免的要被拉开。
勇士在内线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,大卫李补篮得手。
步行者这边,继续主打内线的点,并没有一味的依赖李良。
李良把更多精力放到了防守端,篮下的保护,后场篮板的拼抢,还有协防补漏。
进攻上,史蒂芬森,重新登场的乔治-希尔、JR-史密斯都站出来。
乔治-希尔完成了一次3 1,挡拆后三分出手,造成了对手的犯规。
两边进入了相持状态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