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布公司的瓜达尔港合约内容泄漏后,自然引起了巴国媒体和民众的极大愤慨,全国上下随即展开强烈的抗议。
在强大的国内舆论压力下,瓜尔港所在地卑路支省议会,经激烈讨论后,通过决议,否决了与福布斯公司的协议,福布公司这个别有用心的计划,终告段落。
虽说与福布公司的合作失败,但西部贫困地区卑路省的经济发展,还是要想办法解决。
然而卑路省地广人稀,拥有占全国占国土总面积的43.6%的土地,却只有716.7万人口。
主要靠农业、畜牧业,经济总量只占巴整个经济总量的3.5%。没有什么支柱产业,财政入不敷出,基础设施状况不佳,人均收入较低,与西北边境省同为巴最贫困地区。
自1998年开始连续8年的旱灾使其农业生产下降7%,令其经济雪上加霜。
尽管如此,俾路省对巴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。一方面,该省与伊朗、阿富汗接壤,拥有巴国最长的海岸线,是中东亚地区进出阿拉伯海的主要通道;另一方面该省自然资源丰富,巴国近半数天然气都源自该省,连接伊朗和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即从此通过。
加之,因为贫困等各种因素,该省境内一直存在不稳定因素,唯有通过瓜达港区开发,带动卑路省的发展。巴国官府并未放弃开发瓜达尔港及配套项目的想法。
但为了规避之前和米国福布公司合作类似的舆论风险,他们将视线转移到关系最好邻居华国身上。并表达了期盼华国援建该项目的方案。
华国对巴国的请求也极为重视。
虽改革开放不久,经济并不宽裕,但一直在对贫困国家,或友好邻邦进行各种工程项目的援助。
若仅是瓜达港口建设,也就几亿米元可完成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。
但港口建设好,若没有通往华国的公路、铁路,以及油气管线,这个港口的意义,就只有辐射西亚、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意义,对华国的战略意义而言缩减了九成。
甚至可能出现建设好之后,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。
若同时建设油气管线,公路、铁路等,又涉及到上百亿米元的巨额投资,且专家们对境外3000多公里、境内还有上千公里长的油气管线建设及运营,与多出85%路程船运之间的经济性比较,还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。
所以一时半会,难以决策。
而此时,蓝星集团在申请石油进口许可证时,给有关部门提出了投资建设瓜达港区建设的构想。三方有了一定的共识。
当然,合作条件是否能打动巴方,才是关键因素。
为说服巴国官府,马由及专家团队,制定了一套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。蓝星集团没有局限于港口及附属的陆地,多了华-巴油气管线、公路、铁路。
若铁路、公路、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建成,不仅不会出现之前福布公司那样的封闭区,反而让卑路省,巴国西部边境省等贫困地区,因交通大幅度改善,与巴国其他核心地区联系更近紧密,社会更加开放。
不仅如此,油气管线及铁路、公路,走向是西南至东北,正好和巴国地形最长边吻合,几乎是贯穿巴国全境。途经卑路支省、旁遮普省、西部边境省等,并将巴国最大的城市南面的卡拉奇,和几乎最北面的首都伊斯兰堡联系起来。总线路长达3000余公里,惠及沿线众多城市、辐射1.3亿巴国民众。
这样对巴国具有重大意义的诸多项目同时由蓝星集团投资,无疑对巴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。所以,双方合作的大方向,自然没有了障碍。
剩下就是经营权、管制权等敏感问题。
瓜达港口的经营权,蓝星集团并没有独享,提出了合作经营模式,建设资金全部由蓝星集团投入,占股份比例70%,巴方占30%。
因为巴方几乎没有实际资金投入,这样的比例从商业角度有失公允,巴国方面需提供港区所需的5平方公里仓储、工业区土地,另低价租赁10平方公里港区土地给蓝星集团独资经营99年。
这个方案的奇妙,就在这10平方公里的沿岸土地上。
这个用地范围同样有深水良港资源,显然就给蓝星集团预留私家码头提供了条件,至于这些码头具体做什么,蓝星集团、华国官府与巴国官府均心照不宣。
这样也规避了未来万一巴铁内部出现什么情况,影响到华国和蓝星集团在港口上的权益。
也就是说,公开的巴达尔港是合资经营,完全是民用港口,而蓝星集团备用的私人港口,则有各种功能的可能。
输油管道全部由蓝星集团投资、运营,每年还需向巴方缴纳1000万米元的“过路费”。
此外,瓜达至华国疆高官达3600余公里的国际公路,则是除每年定额过路费外巴国的收益。
铁路则是蓝星集团BT模式,所有权及经营权交由巴国、华国合作。巴国、华国官府共同偿还这长达10年的贷款本息给蓝星银行。
这样看似蓝星集团丢掉了巨大的公路、铁路经营利益,但也丢掉了许多麻烦,尤其蓝星集团一直不主张的非高科技领域,同时,也规避了和巴国一直存在的一些不安定因素,以及周边阿富汗等战乱国家,可能越境而来的一些极端势力的破坏等麻烦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