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中没有说,但性质差不多。
赵祯苦笑,道:“好大的中庸。”
其实合上书之后,赵祯心中有了主意,韩琦这几人都不错,可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,索性一个不用。人才多也不怕,于是下诏,王随罢为彰信节度使、同平章事,陈尧佐罢为淮康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判郑州,韩亿罢为户部侍郎,石中立罢为户部侍郎、资政殿学士。
彰信节度使非乃实官,同平章事也是如此,在家中带薪养老吧。老陈得了实职,是知郑州,考虑他岁数大了,不能外放多远,于是耽在郑州。韩亿与石中立还了本职。
判河南府张士逊为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、平章事,户部侍郎、同知枢密院事章得象以本官平章事,同知枢密院事王鬷、权知开封府李若谷并参知政事,权三司使王博文、知永兴军陈执中并同知枢密院事。
几人当中王鬷是打酱油的,张士逊虽是打酱油,稍稍能做一些事,李若谷最幸运,刚从江宁调回来,连爬几级,迅速做到副相,王博文虽是哭出来的宰相,也能凑和,章得象与陈执中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。
这就是仁宗盛世。
人才太多了,除这几个老贪外,随便着拣一拣,一套班子就凑合出来。
但这些人当中,没有一个人是韩琦推荐的。
可也不得了,正是他的弹劾,导致四相全罢。
一时间韩琦清名雀起,上朝时所有官员向他侧目而视。哥,你太牛了,这样的壮举,也只有你一个人才能做到。
多么不容易啊。
看一看,范仲淹、孔道辅他们为了对付吕夷简,伤亡累累,头破血流,吕夷简安然无事,最后是两相火拼,才将吕夷简弄下去。
为了此,孔道辅拍宫门,范仲淹在家中准备与妻子决别。
然而哥子你很好,不露山不露水,家人也没有担惊受怕,四个宰相就让你拉下马。
司马光与吕公著却在客栈里说道:“时机。”
司马光又说:“若是你父亲在相位时,韩司谏绝对不敢这么做。”
是四个老家伙,无才能,又贪婪,想掰倒他们很容易的。也要掌握时机,去年不行,去年进谏,恶行不显,又是皇帝亲自任命,那是自找没趣。可今年春天反对的声音大起来,赵祯本身也不满意,因此韩琦轻轻一推,四个老宰相全部下去。
“没有你说得那么黑……”
“先生数人,最看重的人是谁?”
“庞籍。”
“可提及过韩琦?”
“似没有。”但吕公著心里想到,怎么能以先生看人来判断问题,况且先生也没有与韩琦打过交道,如何点评天下人?或是漏点了的。
问题不要紧,无论韩琦是私心还是公心,皆不是他们现在能参与,包括郑朗在内。
打开了郑朗寄过来的书信,还有礼物。
先是贺礼。
司马光与吕公著参加解试,解元不是,可想通过解试考太容易了,名次皆比较的高。
因此两家替他们订了亲事。
皆是官宦世家,司马家不想自家儿子被人榜下捉婿,吕家更不想有什么意外发生。须知两个儿子跟随郑朗一行,天下瞩目而视,别以为是吕家,就是吕家,只要未订亲,都会有人心动,若是遇到王德用那样的老匹夫怎么办?吕夷简杀回来与人家拼命。
全部提前订亲,司马光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,姓张。
品德很不错,聂氏反复查问过对方的品行,最后才做的决定。
一个很聪明的女性,不看对方门第,也不需要看,郑家子前程不可限量,这几年皇帝派了多少钦差亲自前往,是郑家子不受官职,否则不知道升成什么。
所以看重人家的品行。
家有贤妻顶半边天。
不过摊到吕家想不看都不行,毕竟吕家更辉煌。
也选了一个张氏。是待制官张待制的妹妹,张待制无所谓,是他的妻子,他妻子是鲁宗道的女儿,这样一环套着一环,门楣倒也相配。而且听说了这个张氏很聪明。
聂氏看重了人家的品行,吕家看重了人家的聪明。
吕夫人的主意,看看崔家女,在太平州做得多好,正是聪明能干,带头协助丈夫,太平州不仅有政绩,还有德化之功,让言臣哑口无言,崔氏功不可没。
未成亲,不过殿试结束后,会双双成亲。
两人与郑朗还有着书信来往,这是一份感情。
休说他们,就是蔡京,遇到郑朗做老师,这样的悉心培养,也会产生感情。
郑朗得知此事,他没有出面,崔娴出的面,从太平州锦锈监里挑出最好的布匹,送了几端,还有太平州自己出产的一些工艺品,比如少量的刻丝织品,送给两家。
然没有送到两家,是直接送到两子手中。
与你们家没有关系,送的仅是师徒关系,现在郑朗根本没有考虑结党,就没有必要与两家走得更深。
还有郑朗一封长信。
信上先说恭贺,以及考场要注意的事项,还有其他。
一个是任职。
有可能皇帝会问他们,问就果断说出来。
在这之前发生一件事,杭州一干人回去后,再次进行商议。
张夏说了一句公道话,朝中局势张夏也不知道,比郑朗更悲催,背景太单薄了。但大约的还能知道,对他们说,别要胡思乱想,人家这么好的吏治之才,不可能呆在地方上的,皇上大约会调回京城去。如答应早就答应下来,大家安心治堤吧,才是你们的当务之急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